新纪录!亩产破1000公斤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今天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湖州市农业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介绍。
点击图片回看直播
2023年,湖州大力践行科技强农战略。在一揽子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下,依托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的智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3亿元,同比增长5.0%,增幅排名全省第2。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聚焦队伍优化
科技根基越扎越牢
全面对标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大力实施科技队伍优化升级工程,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引进紧缺专业硕士、博士,优化学历结构、提升队伍素质。全市农业系统累计引进博士16人,硕士以上占比提升到64.71%。通过“岗位特设”“周转池”等方式打破职称评聘限制,今年全市有15人获评高级以上职称、同比增加23.08%。大力培育提升高层次人才比例,南太湖特殊支持计划人才每年至少1人获评,累计达到10人。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聚焦平台提能
创新载体越建越高
聚焦种业振兴
农业芯片越来越强
聚焦水产、湖羊两大优势产业,重点做好种业科技创新等工作。近年来,我市自主育成新品种17个;水稻新品种浙湖粳25、26和浙粳100,年产种子30万公斤,全市推广面积近15万亩。全市拥有种业企业121家,其中国家级、省级种业阵型企业4个、3个,年产值达10亿元。其中水产种业产值达6.72亿元、同比增长17.14%、居全省第一。
聚焦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越来越多
深化市校合作、市院合作,实施省重大技术协同、三农九方等科技项目100余个,争取各类科研经费1.7亿元。国内首款大口黑鲈100k cGPS液相芯片“浙湖1号”率先成功研发,湖羊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高效育种技术启动研究,蝴蝶兰种苗快繁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获奖12项,其中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农业丰收奖6项,居全省各地市最前列,为历年数量最多、获奖层次最高。
图源:湖州农业农村
聚焦成果转化
产业发展越来越旺
以实施农推联盟、院市合作510工程为载体,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市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稻渔综合种养、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四新”技术80余项。全市水稻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大关,达到1017.7公斤,刷新历史纪录。粮食单产440公斤,全省第一,油菜单产全国第5、全省第1。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0.29万亩、全省第一,水产品总产量64.78万吨、同比增长7.14%。茶叶、蔬菜、水果产值同比分别增5.1%、2.3%、3.3%。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
进行了回应
问:近年来,湖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陈小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围绕高水平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强市目标,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政策优生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七条意见》《关于支持创新创业创强十条政策意见》《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支持科创平台建设,对新认定的全省重点实验室给予100万元奖励,对首次认定的市重点实验室,给予25万元的首期补助;对新认定的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给予100万元奖励、市级星创天地给予10万元奖励。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设立市级科技强农、机械强农重点研发计划,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对市级攻关或公益性项目补助15万元、10万元;对团队和个人实施的科技特派员项目分别补助8万元、4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首次认定和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每家分别给予4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二是搭平台聚要素。因地制宜建设科技园区,聚焦地方产业特色,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成果展示转化、高新产业培育。全市累计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家,实现区县全覆盖。量质并举建设星创天地,打造开放式农业农村众创空间,鼓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职业农民等投身乡村创新创业。2021年以来,新建市级星创天地24家,累计建设市级71家、省级21家。分类施策建设研发平台,为提升基础研究水平,鼓励建设重点实验室;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建设企业研究院。2021年以来,新建农业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认定涉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5家;创建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2家,累计7家。
三是建机制促共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修订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选派159名个人、16个团队科技特派员服务乡镇、企业和园区。创新选派模式,除了“政府派”,开展“社会派”“市场派”试点;拓宽服务领域,从农业领域向工业、服务业延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设立农业“双强”专项,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等项目。2021年以来,新立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市级项目144项;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等建立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机制,健全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2021年以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79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400余个。
问:湖州市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探索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在推进湖州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获得怎样的成效?
杨怡:2006年5月,湖州市与浙江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举全市、全校之力,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双方先后实施4轮“1381”行动计划,特别是在全国首创的“1+1+N”农推联盟“湖州模式”、联合创办的全国首个地市级农民学院。
一是形成健全的服务体系。成立浙江大学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浙江省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推动构建粮油、蔬菜、水果等11个市级产学研联盟和47个县区分联盟,形成了网络型的农技推广体系。该模式下的专家科技服务基本实现了对全市规模化农业企业、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科技服务全覆盖。“1+1+N”农推模式得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技术推广合作奖等荣誉。
二是组建强大的专家团队。自联盟成立以来,共完成4届联盟省地专家选聘工作。2023年,重新选聘了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省内外18家高校、科研院所单位专家112名,联结了本地专家243人,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团队12个、首席专家工作室30个。
三是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市校合作以来累计引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1900余项,服务指导农民14万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3万余个。2023年,联盟结对服务农业主体超1400个,组织培训3000余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52个,新技术、新模式47项,推动55项省级以上项目在湖实施。同时,带动和培养联盟本地专家晋升中级职称2名、副高14名、正高5名;联合本地单位或服务企业获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0余个。
问:淡水渔业是我市优势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关键,能不能围绕水产种业、渔病防控、绿色养殖等重点环节,简单介绍下近年来湖州市渔业方面的具体科技成效?
郭建林: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水产养殖业”,在水产种业、鱼病防控、绿色养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在水产种业方面。围绕种业强市建设,积极开展罗氏沼虾、中华鳖、翘嘴鲌等品种的选育。构建了活体种质库1个,收集、鉴定、保存黄尾密鲴等21种太湖流域土著种,基本摸清了我市的鱼类种质资源。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了罗氏沼虾全雄新品系,雄虾比例达到97.3%;创制了少肌间刺翘嘴鲌新种质,肌间刺减少95.2%。构建了罗氏沼虾多性状复合育种和翘嘴鲌全基因组选育等现代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南太湖3号”,翘嘴鲌“全雌1号”等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6个。充分整合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构建“遗传育种中心+良种场+苗种基地”的良种生产体系,推动我市形成产值超10亿的种业产业。
二是在鱼病防控方面。针对我市主导养殖品种重大病害的特点,通过系统调查、监测,全面掌握了主要水产养殖区渔药使用、残留水平以及嗜水气单胞菌和弧菌的耐药性情况,构建了区域性渔药使用数据库,制定了18种渔药的精准给药方案。新发现了我市重点养殖品种病原11种,研发了罗氏沼虾8种病原、鲈鱼3种病原以及中华鳖2种病原的快速诊断技术,研制出了黄颡鱼爱德华氏菌和拟态弧菌、鲈鱼蛙虹彩病毒和弹状病毒、鲫II型鲤疱疹病毒、草鱼出血病病毒疫苗和中草药制剂等新产品10种,其中“植物源性杀虫抗菌渔用药物研发及产业化”技术被鉴定为国际先进。
三是在绿色低碳养殖方面。聚焦产业问题导向,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集成构建了稻虾、稻鳖、稻蟹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较单种水稻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推进“非粮化”整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新路径。优化虾蟹等淡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实现套养的“太湖1号”大虾个体可达150克/个,亩效益增收3000元以上。率先提出了养殖尾水治理“三池两坝”工艺,经处理的养殖尾水总氮、总磷、CODcr分别降低74.9%、53.8%、56.9%,可实现达标排放,已列入农业农村部渔业主推技术。
问:2023年湖州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段时间提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州乡村实践”的新使命,围绕这一使命,下一步湖州市农科院如何继续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文章?
吴刚: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各级各类科技资源,推进五个项目,聚力实施“五个一百工程”,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队伍建设提档升级项目。学好、用好全市人才“引育用留”利好政策,进一步推进科技队伍优化提升,新引进硕博士5人以上、硕士以上比例达到72.06%,培育三级岗正高2人以上、在正高中的占比提升到50%。指标化提升博士后培育效率,系统化探索推广农业技术第三方购买服务模式,建立百支社会化农技服务队伍。
二是平台建设提能出圈项目。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市院合作,着力创建农业领域市级实验室“菰城实验室”,力争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全面完成水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建成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水平,力争获国家级相应疫病检测实验室资格。启用湖羊数字化繁育系统,基础母羊达到300头以上。聚焦农艺农机融合,打造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改造提升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建成湖州蚕桑种质资源创新中心,打造长三角蚕桑科技创新试验示范平台。
三是科技成果进阶突破项目。聚合全市农业科技力量,组建百个农业专家技术团队,新立各类科技项目50项以上、在研项目达到100项以上,加速推进农业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全国首个基因编辑湖羊群体,全省首列基因编辑湖羊顺利诞生,育成并通过审定(登记)植物新品种2个以上,研究应用技术20项,鉴定科技成果100项以上,申报各级科技奖励8项以上。聚焦“种业振兴”,加快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水产新品种,水产种业产值达到8亿元、增长19.04%。
四是科技转化扩面拼项目。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以“上山下乡 服务三农”为载体,加速推进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高产优质、绿色健康、智能省力的科技示范基地100个以上,推广应用新品种150个、新技术100项、新模式50项,促进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单产实现新突破、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茶果药“三园融合”发展、茶叶总产与亩产值保持全省第一。加快机器换人,力争创建全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个、省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先行县1个,全省率先实现综合性先行县全覆盖。
来源: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金臻瑶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看见”栏目,点击“我要分享”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精选推荐
点个
科技强农
↓↓↓